叫扬叔,扬叔梗,苏超球迷,苏超梗图,足球整活,叫南哥,球迷热梗,叫扬叔官网,足球Meme,整活IP/叫扬叔(jiaoyangshu.com)是苏超梗圈爆火人物,整活足球圈、吐槽英超中超,靠一句“叫扬叔”火遍全网。这里是他唯一指定官网,集整活、热梗、名场面于一身,欢迎你也来叫一声叔!11月1日晚,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比过年还热闹,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决赛在这里举行,在现场62329名球迷的见证下,泰州队战胜南通队夺得冠军。从不温不火到一票难求、从球迷自嗨到城市狂欢、从业余赛事到文化IP,今年5月以来“苏超”火爆出圈,成为全国关注的赛事话题、全网热议的传播现象、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事。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本质和基石在于文化,文化兴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追求。没有城市文化的繁荣兴盛,就不可能有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更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苏超”以赛事为媒、文化为核,通过一只足球转动一座城市、一场赛事绽放文明风貌,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涵育市民文明素养,增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城市文化建设,离不开市民广泛参与和群众实践。体育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承载和传播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江苏,城市因“苏超”而沸腾。据统计,“苏超”176天、85场比赛,场均现场观赛人数2.86万人,累计吸引超243万人现场观赛,抖音、微博等平台“苏超”相关线亿次。“苏超”以全新的理念和实践,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掀起了一股“足球旋风”。
搭建了城市文化建设崭新平台。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舞台,更是主办城市展示城市实力、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的窗口。“苏超”开赛以来,极大浓厚了全民足球氛围,球场上65%的球员是来自各行各业、多个年龄段的足球爱好者;看台上不仅有年轻观众,还有几岁的幼儿、七八十岁的老人,80%的观众是不懂“越位”为何物的新晋球迷。广大群众跟着赛程看“苏超”,茶余饭后谈“苏超”,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鼓与呼,为城市荣誉而呐喊,精神状态、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主流媒体通过图文报道、VR直播、无人机航拍等手段高频呈现赛事进程,同步展示城市的文化地标、民俗活动、非遗技艺等资源,形成“赛事+文化”的叠加传播效应。大众体育赛事为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渠道、新抓手,赛事举办期间的社会关注度、市民的体育热情、围绕赛事创作的文艺作品,以及体育盛会对市民精气神的提升等,都极大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点燃了城市文化建设强劲动能。体育赛事是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与美誉度的优质文化沟通载体,对文旅消费具有很强的撬动作用。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及配套的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各地大量游客,加速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文化消费场景创新,形成“赛事场馆—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的联动发展格局。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介绍说:“‘苏超’把日益增长的赛事流量转化为范围更大的消费增量,其流量转化的背后就是文旅体商的深度融合。”短短几个月时间,江苏以赛事为纽带,完善“赛事引流—文旅变现—发展升级”机制,先后推出5大类50多条跨区域主题旅游线余项特色活动。全省充分用好“一张票根”的长尾效应,以“小票根”串起“大文旅”,推出景区首道门票免费等优惠措施1800多项和便民服务近500项,全方位打造“看球+出游”、“看球+美食”等多重沉浸式体验,让球赛“曲终人不散”。据统计,“苏超”期间全省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共接待游客5.18亿人次,游客消费总额达2279.81亿元。“苏超”把特色文旅活动融入赛场内外,让文旅消费持续欣欣向荣,城市文化建设更具澎湃活力。
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体育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营造了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公共文化空间,聚合了大量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让众多参与者不仅收获竞技的乐趣,更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阳光、健康、激情、活力,有效释放社会情绪压力。作为有别于职业赛事的群众性足球联赛,“苏超”将竞技体育的精彩角逐升华为城市文化的生动表达,营造的是“快乐足球”氛围,呈现的是“百姓节日”盛况。比如,苏州赛区在开场环节安排“江南四大才子”创意表演,连云港赛区以海鲜美食、西游文化、智能互动工具、文旅体商联动机制等将体育与地域特色无缝融合,扬州赛区设置“非遗市集”,等等。整个赛季,“苏超”上演了一幕幕“造梗”、“玩梗”、“斗诗”、“斗歌”的场景。许多网友表示,“苏超”几乎承包了这个夏天所有的快乐。扬州市体育局一位对此深有感触:“赛事期间,大屏喊话、K歌斗诗,让更多民众变身为互动内容的共创者,在体育精神与娱乐精神的双重带动下,城市活力显著提升。”“苏超”观照人们的精神需要、文化需求和情感体验,在共情共鸣、带来快乐的同时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成为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的文化盛宴。
更多内容,详见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调研组文章《“苏超”: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一记“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