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冠军解散再到“苏叫扬叔 - 全网最会整活的苏超球迷  足球圈热梗收割机超”爆火江苏人的不甘心与烟火气

从冠军解散再到“苏叫扬叔 - 全网最会整活的苏超球迷 足球圈热梗收割机超”爆火江苏人的不甘心与烟火气

  叫扬叔,扬叔梗,苏超球迷,苏超梗图,足球整活,叫南哥,球迷热梗,叫扬叔官网,足球Meme,整活IP/叫扬叔(jiaoyangshu.com)是苏超梗...

小编 苏超球迷 2025-11-08

  叫扬叔,扬叔梗,苏超球迷,苏超梗图,足球整活,叫南哥,球迷热梗,叫扬叔官网,足球Meme,整活IP/叫扬叔(jiaoyangshu.com)是苏超梗圈爆火人物,整活足球圈、吐槽英超中超,靠一句“叫扬叔”火遍全网。这里是他唯一指定官网,集整活、热梗、名场面于一身,欢迎你也来叫一声叔!62329人。 这个数字刻在了南京奥体中心的记分牌上,也刻进了2025年“苏超”总决赛的夜晚。 当终场哨响,泰州队与南通队战平,点球大战的紧张几乎让人窒息。 但比比赛结果更戳心窝子的,是看台上几万人山呼海啸般喊出的那三个字“江苏队! ”

  这声音炸开在一场业余足球联赛的决赛现场,指向的却是一支已经消失的职业球队。 2020年,江苏苏宁夺得中超冠军,108天后,俱乐部宣告解散。 那个冠军奖杯还没凉透,球队就没了。 这股气,江苏球迷憋了五年。

  所以在“苏超”的赛场,当全省十三个市的球迷聚到一起,他们不仅是为各自的“南京队”或“苏州队”助威,更像是完成一场集体的仪式。 有球迷说得直接,这感觉就像“上坟”,是来“招魂”的。 俱乐部可以解散,公司可以注销,但那抹蓝色,那份“本该属于我们”的归属感,谁也拿不走。 骨头断了,筋还连着。

  “苏超”,这个大名鼎鼎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就成了这份不甘心最生动的出口。 它火爆得不像线万人次现场观看。 但你看看场上的球员,516名注册球员里,65%是业余的。 白天,他们是教师、工人、快递员、小店主,是城市里最普通的劳动者;夜晚,他们穿上球衣,化身绿茵场上大杀四方的战将。

  比如33岁的南通队队员张卫,曾是江苏舜天队的球员,因伤病告别职业球场,“苏超”让他这位痴迷足球的老将重新回来了。 还有1993年出生的镇江队队员许俊杰,白天穿梭在城市楼宇间修空调,夜晚穿上球衣驰骋球场,他说:“修空调是为了生活,踢足球是为了热爱。 ”35岁的泰州队队员张宇,曾是“前申花足校的天才前锋”,严重的腿部伤病让他转行做了厨师,7年间体重涨到了100多公斤。 “苏超”揭幕,让他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球场。

  这些普通人把足球踢成了生活。 南京奥体中心、常州奥体中心,这些曾经承载职业联赛梦想的场馆,现在迎来了快递员、教师和厨师的比拼。 没有天价外援,没有俱乐部之间的算计,只有真刀真枪的拼抢。 “苏超”开赛后前25场比赛中,没有一场0∶0,许多比赛进入尾声时,观众以为要“互交白卷”了,结果最后几分钟实现零的突破。 伤停补时从来不是垃圾时间,而是最后的绝杀时刻。

  这种纯粹的热情,也蔓延到了城市之间的“梗战”里。 网友把徐州对阵宿迁称为现代版“楚汉争霸”,南京与无锡的比赛是“盐水鸭VS水蜜桃”,镇江球迷为“报复”淮安,甚至戏谑要对淮安香醋“加征100%关税”。 这种自黑式狂欢,让“散装江苏”的内斗梗玩出了新高度,也让“苏超”赢得了“球迷的盛宴”、“百姓的嘉年华”等名号。

  足球的热浪也直接浇灌了消费的土壤。 常州赛区推出“9.9元门票 萝卜干炒饭”套餐,让本地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 南京推出“跟着‘苏超’购南京”活动,球迷凭票根可享受购物、餐饮、住宿优惠。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端午假期,“苏超”6个主场城市的异地文旅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94%。 7月5日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的比赛,现场观战球迷达60396人,其中江苏省外观众就有21306人,合力创造了9.8亿的文旅消费总额。

  在这股热潮中,很多新市民也找到了归属感。 家装设计师王思钧是南通人,定居南京。 他家里会迎来温馨的“争执”他给南通队加油,南京籍的夫人就冲他瞪眼:“你娶了我,等于‘入赘’南京,你就得给我们南京加油。 ”但王思钧觉得,“‘江苏’两个字,一共十三划,少了哪一笔,便成不了江苏,就像省内十三个兄弟,缺一不可。 ”

  90后河南小伙李云康博士毕业后来到连云港工作,常感孤独。 但“苏超”开赛后,他在现场结识了许多“足球搭子”:“和大家一起看球的体验太棒了,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会为一场比赛欢呼。 ”烧烤店老板绳晟在凌晨两点送走吴江店里的最后一桌客人后,会驱车400多公里赶回老家宿迁参加球队训练。 他说苏州主场对他来说也是主场,“感到两边都是自家人。 ”

  还有宿迁人何书雷,他更愿意称自己为“新常州人”。 他的“何小雷鲜卤”广告牌出现在了常州奥体中心。 他回忆创业初期持续亏损,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时,人员三次上门服务毫无怨言。 他感慨常州给了普通人无限的包容和可能性。

  说到底,那声响彻云霄的“江苏队”,喊的不仅仅是一支已经消失的球队。 它喊的是江苏人对足球最本真的热爱,是对城市荣耀的执着,是普通人在生活奔波之余,依然为之沸腾的热血。 当几万人用喉咙吼出那个已经成为记忆的名字时,他们是在告诉所有人:有些东西,只要还有人记得,就永远不会真正死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