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扬叔,扬叔梗,苏超球迷,苏超梗图,足球整活,叫南哥,球迷热梗,叫扬叔官网,足球Meme,整活IP/叫扬叔(jiaoyangshu.com)是苏超梗圈爆火人物,整活足球圈、吐槽英超中超,靠一句“叫扬叔”火遍全网。这里是他唯一指定官网,集整活、热梗、名场面于一身,欢迎你也来叫一声叔!10月22日,一封“苏超”南京队写给球迷的信,温暖了无数人。南京队在信中为没有进入决赛“致歉”,但是不管是铁杆球迷,还是普通观众在转发这封信时,说得最多的却是感谢蓝色战队。
11月1日,2025“苏超”决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这场从初夏延续到暮秋的足球盛宴画上了句号。有网友调侃,“在南京举办没有南京队的‘苏超’决赛”,但这句话很快被更多网友纠正——从南京队的每一个主场,到决赛之夜,这座城市用治理的精度、文明的温度、人文的厚度,守护“苏超”全程欢乐。
“苏超”决赛当天,下午3时30分,观赛的人流还没有开始,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巡特警大队中队长孙玮昕已经来到执勤点位,这是他第七次在“苏超”执勤。这里是奥体中心东门,按照南京警方“苏超”安保工作要求,江宁公安分局的“包片”点位是奥体中心东门,这里也是乘坐地铁出行的观众主要出入口。从第一位观众入场前,到全场观众撤离,警方全程引导。
与此同时,南京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机动大队铁骑民警谭江涛正在奥体中心体育馆环下路巡逻。从6月1日五台山体育场南京队主场到决赛之夜,这是他第八次参与“苏超”执勤。
和他们一样,参与“苏超”安保的民警还有很多。赛事安保,是“苏超”赛事保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超”开赛以来,南京警方累计投入2万余名安保力量,强化车辆疏导控制、入场秩序维护、场内安全管理、比赛人流车流平安退场等工作。
随着赛事的不断推进,南京警方在赛事安保中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交通引导从“扫码导航”到VR实景导航,点开南京交警发送的短信就能找到座位;“金陵智巡”哨兵系统上线,AI模型实时识别拥堵与安全隐患,55个分流点的警力调度实现可视化精准调度,连“哪个路口可能堵”都能提前预判;“金陵警鹰”无人机升空巡逻,将实时画面传至设在奥体中心的安保现场指挥部,根据人流情况实时调配各警种警力;用数据模型预判各出口客流峰值,在关键节点设“潮汐通道”,比赛结束后6万多名观众不到半小时“丝滑”退场……
除了南京警方的安保工作,交通、城管、公交、气象、体育等多个部门,用一场场“接力跑”,保证了每一场赛事的安全举办,特大城市的治理水平,在一次次“大考”中得到提升:
市气象台设在奥体中心的微型移动气象站半小时更新一次数据,精准预判阵雨时长。
还记得,7月5日,“苏超”奥体中心首秀,奥体中心体育馆同时在举办一场万人以上的演唱会;10月4日首场淘汰赛,正逢国庆中秋假期,游客叠加观众,奥体中心及周边,交通疏导压力陡增;10月18日半决赛,南京骤然降温降雨,当晚奥体中心体育馆一样在举办一场万人演唱会,会聚大量粉丝;决赛之夜,江苏13市球迷齐聚,人数再次创下新高,达到62329人,当晚奥体中心也是赛事+演唱会同时举办……“苏超”赛事保障工作,应对了多次复杂情况,南京依然交出满分答卷。
连日来,一段“苏超”决赛散场时,南京警方引导200辆客队球迷大巴退场并在高速上用警车引导的视频,全网点赞量过亿。11月1日晚,在南京警方引导下,观众仅用41分钟全部退场,南京交警全程护送客队大巴往返,再次向全国展示了南京办赛水平的硬核实力。
南京球迷曹艺是幸运中签决赛门票的观众之一。他穿着那件从夏天一直穿到秋天的蓝色球衣坐在看台上,这是南京队的球衣。“之前每一场有南京队的比赛我都穿着,这是第一次来到现场观看,太激动了!”曹艺说。
“苏超”决赛,看台上的观众来自全省各地,13支“苏超”球队的球迷,这一晚在南京奥体中心“会师”了。
早早来到看台的观众,欢乐地拉起了歌喊起了口号,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江苏队,加油!”
而当晚,最令现场62329名观众及线上无数网友泪奔的一幕是,开赛前,13支球队的队徽和球员被请到了绿茵场。现场主持人用几近沙哑的嗓音喊出每一支球队的名字时,大屏上出现了他们拼搏的身影——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感谢他们从夏天到秋天,诠释体育精神,传递“苏超”热爱。
这个场景,让曹艺红了眼睛,“半决赛时,南京队被淘汰,很多人都哭了,包括我在内。可今天我坐在这里,虽然场上没有南京队,但我依然期待比赛,享受足球。”
决出胜负的一瞬间,有这样一幕被记住——点球被泰州门将扑出来,南通队球员难过地蹲到了地上,这时,泰州队门将不是立即冲到队友身边庆祝,而是跑过去,轻轻地摸了摸南通球员的头……
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这应该就是为什么“苏超”的热度可以从夏天一直延续到秋天。
历时176天,过往的很多次温暖的“名场面”,让大家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看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比赛散场,警方的无人机每次都能拍下这样的画面:在民警的警用肩灯标识出的散场路线中,人潮有序退去。
半决赛,南京队点球被淘汰,南京队球员走到看台前向球迷致谢,很多人在哭,但大家都在说,谢谢你们。
决赛夜,距离奥体中心不远的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照例是“苏超”第二现场,但这次与往常又有些不同:决赛两个市泰州和南通,以及东道主南京,摆起了大集,主舞台上,南通杂技、泰州淮剧、南京白局等节目轮番上演,广场陈列串联南京“金陵文脉”、泰州“人文三水”、南通“江海门户”三城三景。
球迷蔡女士是当晚银杏里街区3000位“第二现场”的观众之一。比赛结束,她的背包里已经鼓鼓囊囊,装满了各种文创产品,“买了好多喜欢的小物件,还吃了泰州早茶!”
“苏超”的快乐,不止赛场——“苏超”将体育的竞技属性、城市的人文属性、文旅的经济属性深度融合,形成了“苏超”现象。
跟着“苏超”游南京,在每一场“苏超”赛事举办时,南京文旅都拿出了最热情的招待,景区景点凭门票免费游玩,酒店、餐饮有折扣,酒店贴心到为观众提供准备接驳、存运行李服务,“第二现场”、商场里推出各种各样的大集,观众吃喝玩购一站式搞定。
“苏超”举办以来,南京组织超60家景区、博物馆对主场观众或客队市民提供个性化特惠;全市设置约80个“第二现场”点位,通过赛节联动、赛展联动打造全域消费场景。
文旅体融合,带来了“线个主场赛事当天接待游客量累计超785万人次,全市文旅消费总额超55亿元,带动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样本单位实现交易额超60亿元。
11月1日决赛适逢周六,第二天,南京的各个景区、网红打卡点“长满了游客”,很多是为了决赛来到南京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