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扬叔,扬叔梗,苏超球迷,苏超梗图,足球整活,叫南哥,球迷热梗,叫扬叔官网,足球Meme,整活IP/叫扬叔(jiaoyangshu.com)是苏超梗圈爆火人物,整活足球圈、吐槽英超中超,靠一句“叫扬叔”火遍全网。这里是他唯一指定官网,集整活、热梗、名场面于一身,欢迎你也来叫一声叔!夏日将尽,常州队等到了第一个进球。此前的98天,一支连败8轮、0进球、倒数第一的草根球队,却意外点燃了一座城市的激情。苏超话题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网上调侃他们的歌词是:无人扶我凌云志,我自己也上不去;大家都来笑话我,偏偏我也最好笑。
球场上0:4的时刻,那些徒劳的努力、不被看好的坚持,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普通人被现实磨损的「白日梦」。他们在山呼海啸的加油声振,确认了彼此的存在。这不仅关于足球,更是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双向奔赴。
02年世界杯,他和女友有个约定:国足进球,他就求婚。肇俊哲一脚把球踢在巴西队门柱上,婚事吹了——女友家原本要求入赘,足球给了他们体面的分手。后来莫西心里烦闷,一脚球踢到了单位宿舍的晾晒区,踢中崭新的靛蓝色牛仔裤。“谁干的?给我洗干净!”牛仔裤的主人,一个陌生的短发姑娘,后来成了莫西的妻子。
国足一场场看下来,从失望到绝望,妻子开始看篮球,他转向羽毛球。莫西之前在国企做文字工作,二郎腿一翘,一杯茶、一张报纸过一天。
足球隐没在平淡的日常。在这座常住人口最少的“GDP万亿俱乐部”城市,路上随处可见春秋时期季札三次让国的故事。入夜后凉风习习,一位父亲拉一把露营椅,坐在人行道上纳凉,六七岁的女儿歪歪斜斜靠在他怀里。缠满电线的旧居民区,几个老人在街上架起KTV,互相推让着话筒。
古运河穿城而过,串起一两个夜跑的人,一小撮喝酒吹牛的小伙,中年男子三三两两,静默垂钓。本地人会说,常州小有小的好处——对脚友好,西瀛门城墙、青果巷、红梅公园,走路就能到。外来打工青年抱怨,刚来一周,好玩的地方已经逛完了。
在这里,足球曾是一些人的精神支柱,早在2009年,球迷们在本地论坛相识,追随江苏队。2020年江苏队中超夺冠,但几个月后解散,球迷的热情像火埋进灰里,归于沉寂。
老球迷杨震喜欢看国外的球赛,今天喜欢皇马,明天喜欢大巴黎,谁踢得好喜欢谁,但一直找不到能当作信仰追随的主队,自称“足球孤儿”。在常州奥智俱乐部踢球的吴海,记得去年一个全国性的比赛,只有十来个观众。“大家都是默默在踢”,吴海说,零星看球的,多是亲戚朋友。
常州的笔画一场场输掉——「常」州霸王龙,变成「吊」州小壁虎、「巾」州微生物、「丨」州草履虫。网上调侃常州的歌词是:无人扶我凌云志,我自己也上不去;大家都来笑话我,偏偏我也最好笑。莫西好奇,常州队怎么这么菜?
一查才知道,参赛的真是一群草根球员,平均年龄28岁,是相当“老迈”的一支队伍。而且职业化程度低,按苏超的规则,每支球队可以报3名现役职业球员,常州队仅有一名,也没有真的上场。比赛中,解说员这样介绍球员:现在换上场的是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这名队员是小学学科带头人……
前锋赵连平是体育老师,同事拍到了他蜷曲在地垫上休息的样子;他十年前的学生,翻出了当年的合影。一位叫“00”的网友,说赵连平是自己姐夫,于是两人都被建议改名,改成“连胜”,又有人说,“能连平也很好了”。
前锋卢志勇也教体育,白天上班、晚上训练、夜里带娃。发的视频里,是给娃泡奶粉、喂辅食的日常。他会班味十足地感谢学校给的“大力支持”,为了苏超给他调休。家长们在评论区问候:五年级时你让我们梓涵去踢比赛,一晃两年了;我家老大一诺,你带过的。他回复:还记得,6班的朱梓涵。
下了球场,门将顾志强牵着媳妇的手,走过婚礼的花海。别人选婚期,选周末和黄道吉日,他家得先看苏超赛程表,抽空结个婚。有比赛的日子,媳妇的外婆也不干活了,沙发上堆满了喜被,老人家就坐一个小矮凳看电视转播,对球场有意见:“那个球门开得太大了”。
很多球迷回忆,苏超一开始,以为只是平常的业余友谊赛,直到梗越来越多,小城里的足球元素,渗入城市的不同角落。
商场外墙的大屏搞抽象,用视频里的空调给夏日降温,吹出来的风都是“进球+1”。后来网友笑,常州队科普了三种“无效进球”,空调吹出的风也改成了“有效进球+1”。
扫辆共享电动车,语音提示冷不丁玩一下梗,“乌龙也是龙,常州我来宠”。文旅局也玩梗,踢徐州前发布策略:全市A级景区对徐州球迷免票、公交免费坐、球迷免费接驳,最重要的一条:阿常免门票,阿徐免进球。
到了比赛日,转过某个街角,总会藏着一个卖球衣的年轻人,有的直接把目标穿身上——积一分、进一球、赢一场。鲜红色的球衣在公交车、地铁里、小电摩上移动,像一个个红细胞,朝城市的心脏——能容纳4万多人的奥体中心汇聚。
几乎每个常州球迷,都会提到6月21日那场雨战。当时接连败给连云港、南通、扬州、无锡,被戏谑地剥去笔画,成了“0”州,0胜0积分0进球,又在主场迎战强队南京。
开场13分钟,南京队腾帅头球顶空门得分;57分钟,他完成了帽子戏法——在单场球赛里打进三球。至少十几个常州小朋友崩溃大哭,被家人拍了下来,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滕帅因此被网友叫作“常州通缉犯”、“雨夜屠夫”。
大比分落后,年近50岁的老球迷杨震在看台上,以为又要重温熟悉的戏码。他看球多年,从热血到心如止水,太习惯赢不了就摆烂、混到结束的场面。每到这时,要么关电视,要么骂骂咧咧。
但大雨中,一轮又一轮的反攻开始了。解说员越来越激动:雨天支撑腿打滑,球踢飞了;一记好球擦着边网,冲出了底线;首发球员踢到这会儿还能加速,拉球转身,一套动作一气呵成,就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错失离进球最近的一个机会之后,常州队助理教练恽铮抱头跪地,转播镜头上蒙了一层水珠的眩光,这一幕,被网友评为“年度最佳体育摄影”。比分踢成了0:4,在线万人次,刷新了苏超收视纪录。
看台上36712名观众,“进一个”的狂热声浪穿透雨幕。那一刻,杨震身在其中,觉得自己不再是“足球孤儿”。散场后,他等不及到家,地铁里就在备忘录写小作文,回想自己年轻时买《足球报》,连中缝都要看遍的日子。
杨震来自扬州农村,直到高中毕业,才知道城里小孩学画画要去少年宫,而不是拿着蜡笔,在家对着年画练。2000年大学毕业,他进入一家国企,在销售部轮岗,开拓了新项目,被调到总经办“重用”,工作内容成了给领导端茶倒水。他受不了,辞职创业。
开过一个十几平米的模具加工小作坊,每天愁两个操作工的工资,愁客户拖欠的账款。后来又开机械厂,也是被欠帐困住。后来,他决定不搞贴牌代工了,做自己的热水袋品牌,做了15年。夏天工厂很闲,工人没活儿干。杨震研发了小风扇,找特斯拉用的电池品牌,电池成本三十几块,结果发现,别的厂家小风扇批发价才10块钱,亏了一两百万。
经历过人生的0:4时刻,他没有放弃。看见球员哭了,杨震也流着泪喊加油,嗓子哑了,就拿起5块钱的塑料喇叭,喇叭也哑了。他的热水袋品牌现在经营得不错,但曾经屡败屡战的心酸,却无法为外人道,就在雨中一遍遍呐喊:继续战斗!
雨大到看不清对面看台,白茫茫一片。亮黄色的广告牌上,一家街边烧烤店的名字也看不清了。与“理想”、“江苏银行”等品牌并列,被称作“苏超最小牌赞助商”。
老板娘张敬宇是东北人,两年前,她和丈夫在常州摆起烧烤摊,第一天只带了一节东北的“烧烤槽子”,槽子没有腿,放在地上,人也蹲在地上烤。第一个顾客过来问,这是卖的吗?买了羊肉串,烤完就一起蹲在地上吃。比起北方的重口,常州人口味清淡,得少放盐,烤更精致些。
二年级的侄女在市体校练体操,张敬宇全家出资10万块赞助苏超,感谢这座城市对孩子的培养。苏超出圈后,她的广告位价值暴涨,主办方没有毁约、涨价。小店也迅速蹿红,店内的告示牌写着:承载能力已到极限,建议客人去照顾邻居生意。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的抽样结果显示,苏超关注人群中,非传统球迷占比近八成;50.2%参与调查的人认为,火爆的主因是草根属性强。
孟明原本不看球,直到刷到那个雨夜。他是四川人,在苏州生活,却爱上了常州队。常州队去哪里踢球,他就开车跟到哪。他是旅游公司的司机,赛场上的常州队,一次次错失机会,一场也没赢,“这不就是普通人吗?”
16岁出门打工,辗转广东、福建、天津、沈阳,孟明年轻时喜欢闯世界,想赢,想成就点什么。他做纺织工,一个厂300多个人,想被提拔成小组长,别人的成品率90%,自己就做到95%。离机会最近的一次,是做物流,从整理仓库做起,直到被老板看重,叫他一起出差。他很拼,开车全国跑,十天半个月都不回家。
可终究差了点运气——后来公司迁去深圳,老板喊他一起走,他不愿离开家人。如今,孟明常回想生活的另一种可能,跟去深圳,也许能混个管理岗,生活多少比现在强。
他37岁了,20岁的机会已经永远错失,前几年跟老板联系,老板已经不再说“干不下去来我这里”了。仓库管理已经换上智能系统,他看不懂,“等于是把你淘汰了”。
回望年轻时的梦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大城市买房,“已经只能是梦想”。孟明自嘲已经躺平,一趟活儿,开车四五小时就能下班。常州队比赛的日子,他会给自己放天假,怀念一下年轻时拼搏的样子,用呐喊给球员续一点心气儿——“我自己不努力,但希望喜欢的球队,能比我更努力”。
他年轻时谈生意,跟竞争对手对标一下产品,都挺好;谈判能力,也还行。究竟为什么被淘汰,没有人告诉他。缘分不对、说错了话,或者更暧昧不清的人情世故,想要努力,却不知朝哪个方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经历了50年的人生,再看到纯粹的竞技足球,林华很怀念,“就像学生时代一样公平”,有规则就还有奔头。
以往经历失败,他总是独自调整心态。现在沉浸在比赛里,沉浸在山呼海啸的集体狂欢里,可以忘记烦恼,“最重要的就是加油”——也是给每个人看到的自己加油。徒劳努力过、热情无果燃烧过的球迷,透过常州队,一眼辨认出自己的孤独,又在片刻共振中,确认了彼此的存在。
对阵南京那场球,预约购票人数有76万人,一起抢不到4万张票,一开票就秒空。“以前给票都没人去,现在都主动问在哪抢票”,一位铁杆球迷说,更神奇的是,这些人平时都不看足球。
技术流球迷研究“自动点击器”,一秒能点50次,还盯上了移动营业厅的5G体验区。一家三口抢票的,媳妇抢到,就跑到闸机前刷脸认证,然后把机会让给老公。球迷群里,有人晒自己去做了内场保安,中午就到岗,晚上十点才下班。
还有人盯上了助威团的入场名额,先参加海选排练,证明自己有能力跟球员一起战斗90分钟,不能坐下,不能停止呐喊,体力不支的人,需要撤出战斗区。
吃不了苦的人通不过考核,每一场助威都会拍视频,复盘有没有人摸鱼。有的比赛日,气温达到37度,看台不通风,要搬来冰块砸碎,每人手上握一块。一位30多岁的女球迷,是位个体小老板,7天5场的助威训练都坚持了下来,但还是没拿到名额,她当场气哭了,问“为什么不给我去?”
名额实在有限,碰上这样的球迷,就得安抚,承诺下一场优先。徐洲给助威团带队,一场下来,嗓子哑到说不出话,面对面也要发微信交流,吃金嗓子喉宝,喝蒲地蓝。徐洲是他的真名,踢徐州那场,大家笑他,“今晚打徐洲”。
速度、激情、再加上一点天赋,徐洲念体校出身,很想踢出点成绩。19岁那年,一场教学赛上,对手一个下踢的飞铲,徐洲受伤,身体再也达不到最高要求。脚踝、跟腱、膝盖前交叉韧带都出过事,大伤在脸上留疤,还留下心理的恐惧,球场上脑子迟疑一两秒,机会就没了,彻底中断了职业之路。
踢球是从小的梦想,“但现实和梦想还是有区别”,他帮家里开过店,安装过太阳能发电设备。现在他已经41岁,在做青训教练,同时跑外卖贴补家用。
草根球队几年就会换一拨人,一般由喜欢足球的企业家组织,踢一场球,可能主力球员给一千,替补给五百。球员们有的要带娃,或是工作忙、家人反对,慢慢就不踢了。
今年苏超,徐洲带一个助威团方阵,喊前锋赵连平的名字。他和赵连平同在金坛区,以前几乎每周都会一起踢球。徐洲偶尔会想到作为球员的自己——付出了得不到结果,只能接受。他跟踢球的兄弟们说,“要是年轻20岁,能站到那片绿茵场,可能没有什么遗憾了。”
36岁的业余球员吴海,初中时,也曾想过走职业球员的道路。想用能力赢得认可,但是“你再厉害再强再快,教练不用你就是不用你”,吴海记得,一次踢了半场,教练让替补换下他,他没打招呼,直接走了。球没踢上,文化课也落下了,他放弃了职业球员梦,去了一家国企做采购,上班就在办公室里坐一天。
闷热的夏日午后,西瀛里街上人不多,路口站一会儿,载着锅碗瓢盆的老头乐、戴面纱的单车女孩、骑小电动的一家三口晃晃悠悠过去。奥体中心旁卖锅盔的大娘,追上买了鲜肉锅盔的客人,再送半张梅菜干的。一抹晚霞,一架飞机、一艘齐喊口号航行的龙舟,都迅速聚起看热闹的人群,又很快散去。
“常州从97-98那届,到现在这么多年,无数人从青训出来,就出了黄紫昌一个职业球员在踢”,吴海说,他理解常州球员用力拼搏、一无所获的无力感,那是他也走过的路。
小时候,他是学校里的足球明星。但出了常州市,就啥也不是——他发现抢不到对手的球,速度拼不过,用最厉害的动作去过人,也过不了。他跟自己较劲,拼命加练,三个月后再去比,对手更强了。更恐怖的是,这么强的对手,也离职业水平很远。同学的声音多是嘲讽:输了几个?
踢扬州那场,听到看台上有人骂球员输球,吴海气得跟人吵架,“小伙子们都这么拼了”。
吴海分析,有机会再往职业方向冲一冲的,只有19、20岁的小球员,其他人已经“超龄”,有了孩子,或者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球员之间会讲,明年还有苏超,但也不一定能再度入选常州队。这辈子可能也就这么几场球,能有这么多人来看。
7月20日,主场对阵徐州,常州队把狠话打到广场大屏上:“感谢阿徐送来的地锅鸡,真是好菜”。徐州对阵其他球队,画风都是“来吧风暴、来吧巨浪,枪已上膛,剑已出鞘”,到了常州,直接撤回战书,唱情歌,炒CP。
徐州球迷到常州客场,后面还跟着一群小弟——“淮海省”的兄弟城市,济宁、菏泽、商丘、开封等地,民风口音跟徐州相似,球迷也来助阵。有网友统计了历代开国帝王或起义者,淮海地区有30人以上,又被戏称为“淮海创业集团”。
球迷汤圆30岁,负责带领常州助威团的尖刀战斗小组:40名战斗力最强的战士。汤圆要求每个人,都要“带一点愤怒在身上”。面对强大的敌人,要一人顶3人,至少感染方圆10米内的球迷。
看台鼓王小天是主心骨,背对球场,面向球迷,要是谁乱喊口号,眼神立马就瞪过去。他是一家商超的科长,下班以后的深夜,还会带新招募的鼓手球迷练习节拍。新手不敢使劲儿敲鼓,怕敲错。理想状态,球迷要像一个军团,一万人喊出一个人的声音。
球员进攻,鼓手敲9点鼓,球迷拍9下手,喊一声“杀”,用来提振士气。如果是对方进球,之前设计的是喊“常州战斗”,后来考虑到一点玄学问题——怎么常州永远都在战斗,到底什么时候能进一球?就改喊“常州必胜”。收队旗,球迷们也小心翼翼,把对手队旗放在下面,图个好彩头。
7月20日,比赛开场8分钟,常州闪电丢球。半场不到,徐州队再进一球。输了球,不能输主场的气势,常州助威团分成三个方阵,循环唱助威歌,十遍,十五遍,手举到麻木,不停流着汗呐喊。
从衣服的统一程度,口号、拍手、挥旗几个维度来看,汤圆都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助威。但是比赛结束,大家都说被对手完爆,球迷旌旗翻涌,锣鼓喧天,网上评价“2000徐州人快把常州主场掀翻了。”
散场时,常州球迷情绪低落,但都在打扫看台——这是另一片战场,“球技不如人,素质不能丢人”,一位球迷说,甚至有人会主动把座椅擦一遍,擦掉上面的汗水,塑造“君子之州”的形象。
免费提供萝卜干炒饭、天目湖鱼头汤,饮用水,200多桶冰块放置在赛场各处。座位上送防暑降温的龙虎人丹、清凉油、扇子,没拿到的申诉一下,礼物补寄到家。甚至场外设置了“泊狗位”,方便观众寄存小狗。一位外地球迷,把常州队评论区变成了“许愿池”,他建议开放更多临时停车位,市长回复:“已经在安排了”。
在尽地主之谊的赛道上,常州卷上了天。看苏超抽奖送土特产——新能源汽车,苏州的陈女士把它开走了。八轮鏖战,常州队自己却没能品尝胜利。
曾被足球决定两次人生的莫西,真的很想常州队进一个球。像《足球小将》那样的热血拼抢,他在苏超赛场上又见到了——常州队长和两个客队球员同时铲球,那一瞬间,没人考虑受不受伤,都只关心球。
莫西想起年轻时的挫折。当年在安逸的国企,“能者不一定多得,但一定多劳”,他辞职开了家汽修厂。一开始招不到工人,只能自己上。莫西至今记得,客户来了,自己在补胎机前手足无措,当着客户的面,打电话给别的师傅,一句一句地问。
没人看好,他只能孤独地撑下去,去别的厂偷师,别人都躲着他。只能拆自己的车,拔掉一个插头,看看车子的反应,再插回去。就像常州队,不被看好的垫底球队,还在拼杀。
目标甚至有些卑微,只是进一球。“小有小的玩法”,杨震选的热水袋行业,天花板很低,不会吸引能力强的大佬。他在这块小天地里,反复琢磨、试错,“能成为天之骄子的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像这样子,知道赢不了,但是我们不都在拼吗?”
脱下鲜红色的球迷服,每个人的生活又回归日常。最近受政策影响,林华离开了工作二十多年的医疗器械行业。汤圆是Livehouse的店长,场地空着就有成本,他到处联系演出,处理大大小小的杂事,碰上爱喝酒的乐队,陪着喝到天亮。
徐洲做青训教练的收入微薄,学生忙着写作业,踢球课时很少。如果全职跑外卖,收入会更多,但对徐洲来说,“足球是热爱,外卖是为了生活”。
8月16日,已经98天一球未进的常州队,迎战镇江队。垫底球队之争,被网友玩梗“卧龙凤醋之战”——最钝的矛,攻最脆的盾。比赛进行到86分钟,最后时刻,常州队1-0绝杀,赵连平踢进一球。
球迷笑着笑着就哭了。解说员说,只有自己知道,大家在无数个“算了吧”的念头里,生拉硬拽着自己向前,多走一步。常州队积分反超镇江,排名上升到倒数第二,全城狂欢,交通免费、无人机和烟花腾空,地标的灯常亮不灭。网上又有了新梗:“不知道的还以为常州夺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