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扬叔,扬叔梗,苏超球迷,苏超梗图,足球整活,叫南哥,球迷热梗,叫扬叔官网,足球Meme,整活IP/叫扬叔(jiaoyangshu.com)是苏超梗圈爆火人物,整活足球圈、吐槽英超中超,靠一句“叫扬叔”火遍全网。这里是他唯一指定官网,集整活、热梗、名场面于一身,欢迎你也来叫一声叔!当“真南哥”的呐喊响彻苏超赛场,当“状元狼”的称号不胫而走,人们不禁好奇:南通,这座素以“教育之乡”闻名的城市,何以同时孕育出如此充满血性与韧劲的足球力量?
10月22日,“江苏文脉大讲堂·13市13讲”走进南通,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以“学霸生产基地的实业面孔”为主题,带领观众穿越百年时光,揭秘“状元狼”背后,那座由实业与教育共同铸就的“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这片位于长江之尾、东海之头的土地,有着独特的形成史。何建华在讲座中娓娓道来:“南通成陆有6000多年,它的历史是慢慢的海洋朝东退去,形成陆地,然后是小股移民带来了各种文化。”这种特殊的形成过程,造就了南通“五方杂处、多元融合”的移民特征。
历史上,南通因长江天堑阻隔而“南不通”,人们跑不掉了就在这里落地生根,形成了典型的传统乡土中国相对封闭保守、稳定态的熟人社会结构。何建华幽默地解读:“大家都认人不认文化,所以南通人比较厚道,不投机倒把、不坑蒙拐骗,因为在这个地方你骗了人跑不掉。”这番话引来了全场会心的笑声。
这片土地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融合现象。何建华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为什么南通体育好?南通这里有一部分蒙古族血统。成吉思汗时期有一支部队奔到南通,回不去了就落地生根。所以南通人体格相对彪悍,姓达的、姓保的、姓冒的比较多。”这个说法为解释南通作为“世界冠军摇篮”提供了独特视角。
更令人称奇的是南通的方言现象。“南通这里每过一条河,每一个村,它的语言方言都是不一样的。”何建华引用复旦大学学者的研究成果说明,“南通话既含有吴语底层成分,又带有北方方言基本性质,往往一字多音,有音无字。”这种语言多样性正是南通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
从“南通南不通”到如今的“北上海”,南通正在完成一场华丽的蜕变。何建华指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八龙过江”格局的形成,南通正深度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南通面积比上海大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国家正在长江三角洲区域重点建设南通,南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张謇打造南通,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何建华的这一论断,揭示了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深刻内涵。
清末民初,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张謇满怀着政治抱负回到老家南通,开始了“父教育、母实业”的实践探索。何建华分析道:“张謇看到了历史趋势,我们泱泱东方帝国,面对工业文明世界的变局落后了。所以他回老家来兴实业、办教育,打造了第一城。”
张謇的实践是系统而全面的。从1895年开始,他创办大生纱厂,陆续创设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线多家企业,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体系,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
更令人惊叹的是张謇对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他创办了370多所学校,涵盖师范、纺织、刺绣、戏剧等学科,建立了中国首个民间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何建华特别强调:“张謇的实践与上海不同,上海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城市,是西方坚船利炮开辟的城市,而南通是完全由民族资本家、由我们中国人自主打造的城市。”
张謇留下的精神财富同样珍贵。何建华引用了张謇的名言:“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这种事业观、人生观,至今仍在滋养着南通人。
在何建华看来,张謇创造了学业、实业从传统走向现代演进的“双峰”。“1895年前,主体是学业,苦学传统国学,丰富人文精神,考学20多场次,答理论的卷子,为国家找道路;1895年后,主体是实业,精学新兴西学,履行科学精神,创办数十家企事业,答实践的卷子,为家乡辟新路。”
“南通是一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城市。”何建华的这一概括,在讲座中得到了详实数据的支撑。而这种全面发展的特质,正源于南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在“德”的方面,南通有着名扬全国的精神文明“南通现象”。30年前,原南通工学院副院长汤淳渊以“莫文隋”化名匿名捐资助学,引领了一座城市的爱心潮流。截至目前,南通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全市累计147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智”的层面,南通不愧为“学霸之城”。2025年数据显示,南通高考一本率超60%,清北录取人数达61人,稳居江苏省首位。更令人惊叹的是,南通籍的两院院士总数达54名,彰显了这座城市深厚的人才培养能力。
在“体”的领域,南通已培养出7位奥运冠军,自1992年起连续七届奥运会赢得13枚金牌,涵盖游泳、羽毛球、体操等6个项目,被誉为“世界冠军摇篮”。2024年12月,南通市被评为全省唯一“国家奥运后备人才梯队”共建城市。
何建华用“厚道”二字来概括南通人的特质,并分享了母亲传授给他的四句生活智慧:“力气是用不完的”——不能懒;“本事是自己的,别人拿不走”——要努力用功;“硬话软说”——心里明白但话要让人听得进;“人是铁、饭是钢、钱是胆”——但不能为了钱胆大妄为。
这种“厚道”特质在工作伦理上体现为“以技立世”的传统。何建华解释说:“最高境界就是读书,所以南通成为‘学霸生产基地’;读不了书就要有门手艺,所以有了‘南通建筑铁军’。”南通建筑铁军40年间累计获124个鲁班奖,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以“吃三、睡五、干十六”的拼搏精神成为城市文化象征。
如今,南通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何建华提出:“现代化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对南通来说,它是近代第一城,在现代化建设中,能不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第一城?”这个问题,留给所有南通人思考,也预示着这座城市正在书写新的传奇。
讲座结束时,掌声经久不息。南通大学中文师范专业的大二学生周佳美和褚馨怡都深有感触。“这座城市不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且全面发展、充满活力。”褚馨怡是苏州常熟人,家乡与南通仅一江之隔,地缘的相近经常让她在南通倍感亲切。这次听讲座让她对南通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她勤学进取的信念。
周佳美表示,主讲人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讲了南通的发展和历史,深入浅出,让她更深入地了解了南通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她对地域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真南哥”的狼性拼搏与“状元狼”的文武双全,并非偶然迸发的奇迹,而是百年文脉积淀的现实折射。